开春了,大家都在找工作。可疫情刚刚过去,尽管经济快速复苏,但找工作的人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。对找到心仪工作的朋友,自然恭喜;对哪些还没有找到工作又迷茫的朋友,我想和你说说我的一次经历,相信能帮到你,因为,那次经历不但震到了我,也改变了我。
2022年12月中旬的广州,新冠感染仍在蔓延,珠江灯火仍寂寥。
广报中心北塔五楼的赣府,那晚只有我们一桌食客。经朋友介绍,我认识了罗永亮(罗叔)并加了微信。回家后翻了翻他的朋友圈,看到他的“个人经济体”的说法,不由得心头一亮。那时,我刚来广州两个月,迎面就跟广州三年来最重的疫情撞了个满怀。两个月在疫情封控和感染蔓延中什么朋友都没有去拜访,所有工作没有进展。
罗总关于个人经济体的说法,直接击中的我的现实。直觉告诉我,这又是会影响到我的存在状态的一种新观念,于是我急于得到他和朋友写的书,以更详细地了解这个新观念。我给罗总发了信息:“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经济体。只不过有人经营效率高,比如您;有人还在低效运转,比如刚到广州不久的我,还有些茫然”。
罗总约我去他办公室喝茶,于是我很快拿到了书。在他那里,我还见到了书的另外一位作者兼策划人,同我一样记者出身的原南方系某大报初创人之一,现为知名策划人的王万军。
这些让我想起了自己经历的一些似乎有些关联的片段。
一
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后几年,大学校园里忽然流行起一种薄薄的小册子,因为售价只有五毛钱一本,起名《五角丛书》。现在想起来有些启蒙的意思。在经过了文革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之后,人们的思想也在解放。记得有一本书《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》,作者是上海一位理工科大学生曹明华。书中好像是有这样的句子:“当你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了的时候……”。的确,那是一个个性觉醒的年代,二之前人们所受的教育是“一大二公”,是要做螺丝钉,把我们拧在哪里,就在哪里闪闪发光。记得书里曾有这么一段,说一家人在吃饭,作者吃到自己碗里一块自己非常不喜欢吃的肥肉,她说,我拒绝让它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,吃下它对我造成心理的伤害比扔掉它大。这样的思想在那个时代对我们来说是有点振聋发聩的。在经历了食物匮乏的文革后期,人们省吃俭用才能达到温饱,怎么能够浪费食物呢?绝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样做会遭天谴的。然而这些启蒙的思想却在影响着我们每个人。人,才应该是万事万物服务的中心,而不是我们生来就是被动地服务于一个看不见的社会整体。
罗叔也是在那个时期完成了大学教育。有幸的是,他被分配到外贸单位工作,在90年度初外贸的黄金年代,他很快完成了从公务到个人下海的转变,并积累了个人的一大桶金。
二
大学毕业的时候,学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我,因为看了一点马克思的原著,认识到他的一个基本论断:社会的发展是以充分发展的个人为前提的;没有发展了的个人,就没有发展了人类社会。
那时候也学了一点庄子。很认同庄子的一个处世之道:“物物而不物于物”,也就是说要掌控外在事物而不被外物所左右。
虽然说活跃的生生不息的理论就在那里,但是在现实中却是另外一番情景。马克思关于个人发展的理论很少被提及,而其理论往往被机械地变成教条,变成课堂上年青人往往最不感兴趣的课程,被年青人认为是看不懂、学不会、用不上的必修课而已。
前一段疫情封控时间,因为要写一篇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章,一个周六周日的时间,我都关在家里学二十大报告。学习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?关键是马克思主义行。然后我就把唯物辩证法等思想又捋了一遍,学得我喜笑颜开,就差发出“归去来兮”,应该回归第一专业的感慨了。
马克思反对人的异化就像庄子反对人的物于物。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的主人,从经济的角度来说,就是要成为个体经营者。
三
大概是在2010年秋天,我向工作的体制内主流媒体的领导提出辞职。原因是我不想坐班,因为我觉得这种工作方式属于我所痛恨的低效劳动。那时候我住在首都的西南三环,每天要到东北四环外上班,路上单程的通勤时间长达两个小时。我问领导说能否不坐班?领导说,试过不坐班的方式,人散了,工作效率更低。我说那我就不难为领导了。领导说了一句令我觉得意外的话,他说都在新闻这个圈子里,以后还会再见面的。他怎么知道我还会在这个圈子,难道我肚子里这点东西,经营来经营去也不过就是这点本事,已经被他看穿了?
实际上,在这之前我看到了一本书《空雨衣》,是从首都图书馆的外文图书室借的原版书《the empty raincoat》。它是英国管理哲学之父,是与时下很火的“现代管理学之父”彼得·德鲁克齐名的查尔斯·汉迪。这本书还有一个名称是《我们身在何处》。
这本书的启迪源自美国一座公园的一座青铜雕塑:一件笔直挺立的青铜雨衣,里面却是空无一物。人们牺牲了自己的个性,成为了某个组织中某个特定角色的无差别扮演者,他们日复一日为了一定的薪水而失去自己。为此,汉迪提出了解决悖论的“甜甜圈”原则,在扮演各种角色和自我实现中不断寻找平衡。
《空雨衣》这本书还有很多组织层面的意义,只不过我选择了它对于个人的意义。我认为上班时间上网购物、摸鱼这样司空见惯的事情,对于我安排工作时间实在是一种低效工作方式。
后来,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,让人们发现,没有什么事情是你非要坐在单位才能完成的。而把居家办公推向现实与常态化还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。
四
“从个体户到个体经济再到今天全新的个人经济体,时代、历史、科技的变迁和发展,个人创业的成功甚至超越于某些经济体,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个人经济体”,这是罗叔创作与出版《个人经济体》的初衷。
书到手之后,我以每天50页的速度进行了精读。虽然说书里面所提及的人物大多为时代精英,普通人会屡屡感叹无法望其项背。然而,必须承认,我们与他们处于相同的时代背景下,我们每个人也都有着自己的长项与潜力。在疫情后时代,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坐标,如何设定自己的甜甜圈的内层与外层,如何从固有的体制释放自己,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面对的问题。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,如何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个人经济体,在外物中汲取机遇与营养,成就自己,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去思考的问题。
就像我,前一段还在想谋求一份工作,一位律师朋友对我说,都自媒体时代了,不用求人,自己就可以发声啊!不久之后的今天,又遇到了罗叔的新学说。这个确实震到了我。
此去前途,只需要经营好我自己这个经济体就好。作者:文玉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
责任编辑:kj0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