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追击河对岸的对手,詹姆斯·邦德驾驶汽车,螺旋式飞过一个断桥。可惜他最终还是没有追上,对方开着一辆带翅膀的汽车逃之夭夭。
这是电影《007之金枪人》中的经典镜头,也是飞行汽车第一次出现在电影中。
实际上,这辆带翅膀的汽车是用模型拍摄的。按照原本的计划,剧组可以用一辆真实会飞的汽车拍摄。
那时,美国ave公司设计了一种可在公路上行驶的飞机——ave mizar,它是飞机部件和一辆福特pinto轿车的组合,并在轿车上加装了飞行控制组件。这款车曾计划于1974年投产。
意外却在1973年9月发生了。在一次试飞中,ave mizar的机翼和pinto轿车分离,汽车坠毁,ave公司的两个创始人henry smolinski和harold blake也在事故中遇难。
这次事故让《007之金枪人》剧组不得不为了安全考虑,改用模型拍摄。
henry smolinski和harold blake虽然没有最终成功,但他们和ave mizar足以在人类探索飞行汽车的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。
如果从1917格·寇蒂斯首次向人们展示飞行汽车这种新型交通工具算起,人类至今对飞行汽车的探索已超过100年的时间。格·寇蒂斯被后人称为“飞行汽车之父”。
100年多来,人类对于飞行汽车的探索从未停止。诸多工程师、企业家、知名公司前仆后继,纷纷投身其中。
国外的企业中,通用、菲亚特克莱斯勒、奥迪、现代汽车、uber、阿斯顿·马丁、波音等都曾布局飞行汽车项目。
探索飞行汽车,开创人类出行的新方式,这样的历史进程自然少不了中国人的身影。他们中,有“汽车疯子”李书福,也有自嘲“苦逼”的“造车新贵”何小鹏。
2017年,吉利汽车全资收购美国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;2019年,吉利控股又联合戴姆勒,共同出资5000万欧元,领投德国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 。
10月24日,何小鹏公开宣布,小鹏汽车的第六代飞行汽车将在2024年量产,售价控制在100万元以内。小鹏汽车的飞行汽车主要出自其生态链公司——小鹏汇天,小鹏汽车和何小鹏均有投资。
对于李书福和何小鹏来说,飞行汽车到底有什么魔力?除了承载“诗和远方”,它离赚钱还有多远?
只做汽车没有未来?
2020年9月,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就在北京国际车展上对外介绍了小鹏汇天,并展示了其研发成果——超低空飞行汽车的第一代探索版本“旅航者t1”。
今年7月,小鹏汽车又紧锣密鼓的公布了新款五代飞行汽车旅航者x2,其在续航时长、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方面都超越了旅航者t1。
小鹏汇天于2020年注册成立,由何小鹏个人和小鹏汽车等共同投资,何小鹏持股超60%,小鹏汽车持股19.9%。
小鹏汇天自称是当下全亚洲规模最大的飞行汽车公司;不久前,它刚宣布完成超5亿美元a轮融资。
小鹏汽车入局飞行汽车被很多人称为“不务正业”。实际上,飞行汽车是小鹏汽车公司“正业”的一个组成部分。
小鹏汽车是小鹏汇天a轮融资的领投方之一。在小鹏汇天的新闻稿中,何小鹏明确表示,“小鹏汽车对未来交通方式的探索不止于智能汽车。”他称,“此次投资小鹏汇天,将进一步加速我们布局‘跑、飞、行’的智能交通大生态”。
布局智能交通大生态,这不是小鹏汽车突然才有的想法。如果梳理一下何小鹏过去的公开发言会发现,他一直在强调一种思路:小鹏不只做电动汽车。
比如早在2017年,何小鹏在斯坦福的招聘演讲中称,“只做电动车是没有未来的”。小鹏的规划是先从制造进入,在更远的未来则要“把时间、空间和数据的壁垒做起来”,最终由制造厂商变成出行运营服务提供商。
2019年,何小鹏又对《汽车商业评论》表示,“我觉得做智慧出行的有两种人,第一种是依附在别人身上,第二种是做全生态链,第一种像安卓,第二种像苹果,而做智能制造的一定是后者。”
除了要做智慧出行生态,小鹏汽车还一直在对外标榜一个标签——“科技公司”。
小鹏汽车赴美上市至今,大手笔投入研发、坚持软硬件自研、深耕自动驾驶,软件商业化能力等都是其对外强调的关键词。
总的来说,“科技公司”是小鹏汽车努力塑造的品牌形象,也是他们从气质上努力区别于蔚来和理想汽车的差异化所在。
不只做汽车,在这一点上,李书福和何小鹏不谋而合。
目前为止,李书福掌舵的吉利汽车已经两次出手飞行汽车。
吉利在2017年获批收购的terrafugia(已更名为“太力飞行汽车”)早前已经推出了两代飞行汽车产品,其中第二代transition已经被美国航空主管部门允许商业化使用。
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今年初透露,2023年他们将推出第二款太力飞行汽车。
太力tf-2a纯电动垂直起降飞车,图片来源:太力飞行汽车
2019年,吉利投资的德国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已经在2011年完成首次载人飞行,2017年,他们与迪拜道路运输管理局合作,实现双座无人空中出租车的成功试飞。
据媒体报道,volocopter主要适合市内短距离运输,要打造的是城市空中出租车及立体智慧出行生态系统,服务城市中高净值人群。而太力飞行汽车主要用于在城际之间运送乘客和货物,以长续航、高负载的中短途客运、货运为主。
汽车行业正在从传统功能车大踏步向智能时代迈进,全球汽车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,不确定性增加,市场面临新一轮洗牌。这让吉利充满了危机感。
最近几年,靠传统汽车制造起家的吉利正在努力推进创新型科技企业建设,向“未来出行科技集团”转型。
所以,他们不仅要造智能汽车,还造飞行汽车,造卫星,造智能手机,打造未来智慧立体化的出行生态。
无论是小鹏汽车的“智能交通大生态”还是吉利的“立体化智慧出行生态”,都与“钢铁侠”马斯克为特斯拉勾勒的超级蓝图在逻辑上有相似之处。
近日,随着美国百年租车巨头赫兹向特斯拉下定10万辆model 3的订单,特斯拉股价再创新高,总市值首次破万亿美元,超过大众、通用、福特、本田等11家传统汽车巨头的市值总和,连马斯克都发推特惊呼——“疯狂的万亿时刻!”
市场对于特斯拉的争议从未间断过。有人认为,市值高企的特斯拉是巨大的泡沫;乐观者坚持认为,特斯拉市值破万亿美元是必然。
乐观者的信仰支撑来自特斯拉的超级想象空间:它不只是硬件公司,也不只是“汽车界的苹果”,而是“solarcity(太阳能面板) spacex (卫星通信) 特斯拉(智能汽车)”超级组合体。
2016年,特斯拉以21亿美元收购太阳能组件生产商solarcity。除了售卖屋顶太阳能板,马斯克还希望将太阳能业务与特斯拉的电动汽车相结合,开发太阳能汽车。
马斯克创办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 在推进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——starlink(星链),它旨在建立一个由数千颗卫星组成的互联网网络,为地球上任何地方的消费者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。spacex迄今已累计发射了1000多颗starlink卫星。
按照马斯克的规划,starlink将与特斯拉汽车协同,为其用户提供网络服务。
飞行汽车这股风刮起来了
现代企业中,布局飞行汽车的公司越来越多,他们中有通用、菲亚特克莱斯勒、奥迪、丰田、现代汽车、阿斯顿·马丁这样的知名汽车公司;有uber、波音这样的出行巨头;也有英特尔、腾讯这样的科技巨头。同时,这个领域还出现了一大批创业公司。
知名企业布局飞行汽车,显然不只是为了“飞天梦想”,飞行汽车被视为潜力巨大的新蓝海。
城市化是全世界正在进行的历史进程,各国的人口都在向大城市集中。
就人口大国中国来说,2019年摩根士丹利发布的《中国城市化2.0: 超级都市圈》预测,到2030年,中国的城市化率将提升到75%。
也就是说,未来约10年时间里,要有2.2亿人涌入城市,成为新市民。报告还提到,到2030年,中国的5大超级都市圈的平均规模将达到1.2亿人。
这意味着,本已拥挤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将面临更大的交通压力,将交通方式从二维向立体发展是必然趋势,飞行汽车将是其中不错的选项。
飞行汽车的市场价值已经不只存在于推理中。2019年,德勤在其报告《移动出行之未来飞行汽车》中预计,到2040年,仅美国的“空中出租车”市场规模就能达170亿美元。
摩根士丹利也在报告中预测,到2030年,“飞行汽车”行业将形成3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;到2040年甚至可以提升至1.5万亿美元。
目前来看,飞行汽车这股风在资本市场也已经开始刮了。2021年,一大批飞行汽车概念的公司排队登陆资本市场。
今年2月,美国飞行汽车公司archer aviation inc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(spac)atlas crest investment corp.达成合并协议,这一交易中,archer aviation的估值达27亿美元。
紧接着,飞行器制造商joby aviation 也通过spac方式在纽交所上市,公司估值66亿美元。
3月和6月,德国电动飞行出租车初创公司lilium和英国飞行出租车公司vertical aerospace都被曝出将通过spac实现上市的消息,合并后的公司的估值都达20亿美元级。值得一提的是,lilium 还曾在2019年拿到过腾讯的投资。
2019年12月,总部位于中国广州的亿航智能登陆纳斯达克,成为“无人机第一股”。与大疆无人机不同,亿航智能转型走上了“城市空中交通”的赛道,是全球首个发布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的无人机公司。
亿航ipo时,其主要收入来自城市空中交通(包括载人交通和物流运输)。2020年,这块业务营收1.06亿元,在公司总营收中占比近59%。在2021年初,亿航股价最高蹿升至129.8美元,总市值达67.91亿美元。
不久前,小鹏汇天宣布完成a轮5亿美元融资,公司投前估值超10亿美元,这是迄今为止亚洲低空载人飞行器领域企业获得的最大单笔融资。
这轮的投资方阵容豪华,idg资本、五源资本、小鹏汽车是领投方,红杉中国、钟鼎资本、ggv纪源资本、高瓴创投以及云锋基金等知名机构跟投。
idg资本合伙人崔广福称,他们“相信飞行汽车将会是一个万亿规模的大市场”;五源资本创始合伙人刘芹则将小鹏汇天视为“有世界级竞争力的创新尝试”。
梦想很酷,现实很残酷
飞行汽车至今仍是一种前沿探索,创新和酷是它的a面,在它的b面,是并不一帆风顺的现实。
实际上,在人类探索飞行汽车的百年史中,有人因此丧失了性命,也有人投入巨大却以失败告终。截至目前,还没有人真正靠飞行汽车赚到过大钱。
今天,人类对于飞行汽车的探索依然不容易。
吉利旗下的太力曾宣布全球首款量产飞行汽车将于2018年10月份开始预售,2019年实现交付。但到今天,这个目标并未实现。
2017年,丰田投资了一家日本的科技公司,以帮助其开发一款小型飞行汽车sky drive。丰田还宣称,希望能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开幕时用sky drive点燃圣火。事实证明,sky drive并没有现身。
飞行汽车面临的挑战,绝不只是技术和资金,还需要各种法律、法规的跟进,甚至包括航线设定、驾驶证获取,事故责任认定等各种细节问题的完善。
在中国,2020年11月,国务院通报称,“广东省部分企业反映,近年来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迅速,应用场景日益广泛,但目前《民用航空法》无法适用于这一新兴业态,无人机监管基本处于无法可依状态。”
不过,通报也指出,应加快出台《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》。
2018年,亿航获得中国民航局批准,成国内首个且唯一一个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试点单位,协助民航局开展载人无人机的运行风险分析、适航标准制定和验证。
尽管如此,亿航自动驾驶飞行器商业交付量仍然很小,主要用于测试、培训和演示等场景。
2020年,亿航的自动驾驶飞行器(aav)销售量为70架,2019年的数字是61架。
2020年,亿航的空中交通收入1.06亿元,同期公司的研发费用就达1.05亿元。亿航已经持续几年净亏损。
何小鹏对飞行汽车有近乎激进的乐观。2020年,他就对媒体表示,“飞行汽车的到来,我觉得实际上会比很多人判断的10年,要短的多的多。”
所以,在最近举行的小鹏汽车科技日上,他不仅官宣了小鹏汇天第六代飞行汽车的量产时间表——2024年,还官宣了价格——控制在100万元以内。看上去是不想给自己留退路。
何小鹏把探索飞行汽车当成了“诗和远方”,他大谈梦想,不讲赚钱。他说自己创业是“想做更好的东西,而不是想做更赚钱的东西”。
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。如他所说,未来因探索而实现。
不过他也曾说过,小鹏的智慧出行生态“要分阶段做,因为需要太多的资源和能力,不把智能制造做好,智慧出行全是扯蛋。”
责任编辑:kj005